54年上校拒绝加入美籍被关押周恩来不惜用战俘换他回国
- 更新时间: 2025-02-01 12:46:33 | 作者: 工业自动化称重系统
产品介绍
1954年,被白崇禧安排,以中央军事委员会上校秘书、驻芝加哥领事馆外交官身份赴美12年的谢和赓夫妇准备回国,但却遭到美国移民局的迫害。
美国方面要求他们加入美国国籍,被拒绝后,美国移民局直接将谢和赓与他的妻子王莹投入拘留所与监狱。
远在国内的周恩来获悉这一情况后,马上指示外交部通过第三国向美国展开交涉。
为了换回谢和赓夫妇,周恩来总理甚至答应了美国的无理要求——用朝鲜战争中被我们俘虏的美军做交换。
谢和赓究竟是谁?他和妻子又有着怎样的故事?作为一名少校,竟然能让周恩来总理如此关心,并且答应美国的无理要求?
1937年末,周恩来作为派往国统区的代表,负责着党在统治区的全面工作。
这个时候,周恩来见到了已是蒋介石大本营的秘书,兼任白崇禧总参谋长的机要秘书谢和赓。
初次见面,周恩来对待谢和赓就像是兄长见到小弟弟一样,与他热情握手、拥抱,使得谢和赓一点儿都不感到陌生、拘谨。
原来,周恩来早已从北方党和广西地下党向中央的汇报中,了解到了谢和赓的经历。
1912年,谢和赓出生在桂林一个书香世家,他的祖父是清代举人,书法功底颇为丰厚,曾为苏小小建墓立碑,父亲也很优秀,是晚清秀才,还是广西大学堂的高材生,在桂林文化教育界很出名。
谢和赓的二哥谢铁民是我党早期党员,受哥哥的影响,谢和赓很早就接受了马列主义学说,并积极参加了地下党组织的一些外围活动。
大革命失败后,谢铁民惨遭杀害,年轻的谢和赓并没有因此被吓倒。在一片中,他选择追随哥哥的脚步,走上革命道路。
1930年,谢和赓在北平中国大学学习经济专业时,在老员宣侠父的介绍下,秘密加入中国。
没多久,抗日同盟军失败。十分向往革命根据地瑞金的谢和赓,便向组织上提出,想要到中央苏区去工作。
利用广西同乡这一关系,做桂林军阀上层人物的工作。站稳脚跟,调查研究桂系军政情况,设法争取接近李宗仁、白崇禧,秘密进行发动全国抗日宣传鼓动工作。
由于谢和赓的工作是绝密的,周恩来要求他绝不能与广西地方党发生关系,也不要让任何人知道他的政治面目,只能与宣侠父单线联系,受周恩来与李克农的直接领导。
当白崇禧看过冯玉祥的推荐信,再看看面前这个仪表堂堂、彬彬有礼,浑身散发着儒雅学者风度,自称想要回乡施展抱负的年轻人,瞬间眼前一亮。
谈话中,当白崇禧得知这个不满三十岁的年轻人,毕业于中国大学经济专科,还曾是冯玉祥抗日同盟军成员,参加过长城抗战后,更是赞赏不已。
很快,谢和赓带上自己的两篇论文——《论美国倾销政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谈广西对外贸易》,交给白崇禧。
白崇禧看过后大喜,立马叫来谢和赓,夸他文章写的很好,有明确的目的性,符合实际。
那个时候,白崇禧、李宗仁、黄旭初三人正雄心勃勃实行“三自”,以图“重建广西,振兴中华”。因此,看到谢和赓如此才华,白崇禧兴奋不已。
虽然初步取得了白崇禧的信任,但谢和赓清楚,还不能有丝毫懈怠,自己还没有站稳脚跟,还没有完成党和人民的重托。
随着日军对华侵略越发疯狂,在民族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国共开始第二次合作。
谢和赓奉命在桂林,以政治处主任的身份,协助刘斐训练一支学生军,为的是掌握一支抗日反蒋队伍。
期间,谢和赓在学生军的积极分子中,宣讲以局部抗战推动全面抗战的道路,组织他们策划抗战大计,呼吁广西党政当局督促南京政府改变不抵抗的政策,建立统一战线。
但是,很快打开局面的谢和赓,首先迎来的不是白崇禧的注意,而是一些少壮派的忌恨。
由于嫉妒谢和赓的才能,他们四处散布谣言,破坏谢和赓的声誉,还利用白崇禧、李宗仁、黄旭初他们三人之间的矛盾,挑拨离间,说谢和赓反对总司令拥护副总司令白崇禧。
李宗仁在一次召集民团干校师生训话期间,指名道姓的骂谢和赓是,是,并公开指责谢和赓宣传的“以局部抗战推动全面抗战”的号召是错误、自作主张!
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20多岁的谢和赓没有慌,他冷静沉着的分析了那些挑拨离间的人的动机,觉得他们的根本目的,就为了挑起李、白、黄三人之间的矛盾。
他非常巧妙的将李、白、黄三人之间的关系比作三国时期的刘、关、张,表示他们三人应该团结,一致对外,才能不被蒋介石分化,才能保持广西的统一局面。
白崇禧听后觉得有道理,专门找到李宗仁,向他解释事情原委,并告诉李宗仁,这些都是谢和赓的观点,让李宗仁了解谢和赓的人品。
出于对谢和赓的信任,白崇禧还发给初来乍到的谢和赓一张五路军总部签发的“特别通行证”,这在桂系中,是少将以上的高级将领,才有的特殊待遇。
有了这张通行证,谢和赓就可以畅通无阻的进出李宗仁、白崇禧的住处。足以见得他们对谢和赓的信任与重视。
只是,由于俩人志趣不相投,老婆喜欢和那些官太太在一起打麻将,谢和赓喜欢看书,俩人结婚一年左右便分居了。
只是,出于政治目的,白崇禧不愿让他们离婚,考虑到工作需要,谢和赓也就始终没离婚。
考虑到多年兵戎相见的怨恨,再加上此前西安事变后,张学良护送蒋介石回去却被扣押的前车之鉴,很多人都反对白崇禧去南京。
见此情形,谢和赓给白崇禧写了一封呈函,跟他分析了当前的局势,表示只有坚持全面抗战,桂系才能打出广西,扩充势力,提高威望,这是争取大众维护的最佳时机,希望白崇禧早做决断。
看到谢和赓的分析有理有据,对纷繁复杂的局势有先见之明,白崇禧终于下定决心,前往南京。
对于谢和赓这样的人才,白崇禧当然要带在身边。于是,他谢绝了李宗仁为他物色的人选,只带谢和赓与几位参谋、侍从,前往南京。
这位曾经留学日本的军事专家,看完谢和赓的文章,大为惊喜:“想不到学经济的谢和赓竟然还是个军事通,对抗战最后必然胜利的道理讲的如此透彻!”
白崇禧深知谢和赓这份材料的重要性,对其做综合修改后,呈给蒋介石看。最终,蒋介石采纳了这个方案。
“没想到你在察哈尔只有很短的作战时间,就能写出这样具体的纲领与方案来,确实难得!”
1938年,白崇禧准备发表一个重要演讲,将起草演讲稿的事情交给谢和赓与另外俩人,要求他们限期各自完成。
谢和赓清楚,白崇禧这样做是有考察部下的意思。于是,他日夜奋战,经过反复推敲,写成一份14000多字的讲话稿。
白崇禧看到这份经过周恩来润色之后的演讲稿,大为惊喜,此后对谢和赓更是刮目相看,恩宠有加,还曾决定授予他少将军衔。
于是,谢和赓以自己要做好白崇禧交代给他的全国教工作为由,婉拒了这次升迁。
谢和赓的话,让白崇禧想起了谢和赓曾在代替自己出使西北,为自己在中树立威信的一幕幕,为自己的大业考虑,白崇禧也不舍谢和赓离开。
李克农得知此事后,高兴的抱着谢和赓说:“和赓,你真聪明!很好的执行了周先生对你的指示!”
周恩来、、董必武等人得知后也特别高兴,特意捎话给谢和赓,称赞他干得漂亮!
虽然谢和赓非常聪明,短时间内就在敌人内部站稳了脚跟,但他毕竟经验有限,也有大意考虑不周的时候。
1937年下半年,谢和赓认识了演员王莹,经过相处,两个志趣相投的人很快相恋。
那个时候,谢和赓只知道王莹在少年时代就接近,思想进步,猜想她可能是党内的人,但并不知道她的实际身份。
而王莹同样也不知道谢和赓的真实身份,她只是觉得,谢和赓非常有才华,而且待人非常热情、直爽,还很爱国,虽然身处,身上却没有一点军官的恶习。
于是,王莹与抗日演剧二队的队长洪深、副队长金山一起做谢和赓的工作,想让他多接近当时拥护的文化界名人。
在大家的鼓动下,谢和赓也提笔在宣纸上写下: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真理不能离几句话。
进入客厅后,周恩来扫视一周,又看了看谢和赓写的字,随后笑容满面的与大家一一握手。
唯独走到谢和赓面前,周恩来没有握手的意思,脸色冷若冰霜,就像不认识一样,直接走了过去。
谢和赓刚走进董必武的家门,董必武就劈头盖脸的批评了他一通,说他不应该到郭老那里去。
“恩来要我转告你,如果今后再发现你去郭老家,便要考虑你的党籍问题!”
看到谢和赓诚恳认错,董必武的语气终于缓和了下来,并向谢和赓解释了周恩来如此生气的原因:
“和赓,你知道恩来一直都非常关心你,爱护你。你在小诸葛身边工作,他早就提醒过你,一举一动,都要特别小心谨慎,要三思而后行!你身上的担子很重!组织上对你过去的工作是很满意的,但你一定不可以麻痹大意,暴露身份!郭老家里人很杂……”
谢和赓这才明白了周恩来的良苦用心,并在以后的日子里,更加小心谨慎,严格执行上级指示。
虽然谢和赓始终没有将自己的身份告诉恋人王莹,但是,因为李克农的一次失误,谢和赓与王莹都知道对方的身份。
1939年,李宗仁与白崇禧让王莹与金山负责的抗日演剧到南洋演出,向海外侨胞筹赈支援国内抗战。
于是,李克农便指示谢和赓与金山、王莹商量一下具体的计划,交给白崇禧审批。
但没想到,谢和赓还没有来得及躲,李克农就看到了他,还当着王莹与金山的面,大声向谢和赓打招呼。
就这样,谢和赓的绝密身份,在王莹与金山面前彻底暴露。而谢和赓也知道了王莹的真实身份。
此事过去不久,李克农就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他一方面交代王莹与金山,绝不能向任何人提起他们在路上与谢和赓见面的事情,另一方面,李克农将此事向周恩来与董必武做了汇报。
“谢和赓是党中央直接领导的绝密党员,他的身份,绝不能暴露在任何人面前。尽管王莹与金山都是非常可靠的党员,但也不应该将谢和赓暴露给他们!谢和赓如果出了事情,要由你负责!”
由于谢和赓的身份保密,很少有人知道,他和王莹谈恋爱的消息传出后,也引发不少非议。
王莹身边的很多人,纷纷劝说王莹与谢和赓断绝关系,甚至有人不断向王莹施压,还有人直接告到周恩来那里去。
对此,周恩来四两拨千斤的回应道:“你们别去管她个人生活上的事情,王莹是个好!”
随后,周恩来分别找来王莹与谢和赓谈话,肯定他们恋爱正当的同时,又要求在谢和赓旧关系正式解除之前(正式离婚前),绝不能正式结婚,也不能同居。
1942年,在白崇禧的安排下,谢和赓挂着中央军事委员会上校秘书以及驻芝加哥领事馆外交官的身份,前往美国学习,王莹也跟随他一起去。
出国前,周恩来详细的向他们布置了任务,并提出工作中必须要格外注意的问题,还叮嘱他们生活上要相互关心,相互帮助,学好本领,做好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工作,为国争光。
临别之际,谢和赓紧紧拥抱着周恩来,万分不舍的说道:“请周先生、邓大姐保重!”
“你比在武汉的时候瘦多了,到了美国以后,要多喝牛奶,多吃一点黄油。你们任重道远,新中国还等着你们回来建设那!”
在美国学习期间,他们始终谨记周恩来交代的任务,为宣传抗日救国做了大量工作,王莹还曾到美国白宫,为罗斯福总统演出中国的抗日剧《放下你的鞭子》等节目,轰动一时。
在此期间,周恩来一直惦记着他们,有人去美国,他总是托人给谢和赓他们带去问候。
新中国成立前夕,周恩来曾让人连续三次给谢和赓他们写信,催促他们尽快回国,参加全国政协会议。
但是,当时谢和赓他们正在坚守进步的《纽约新报》这一阵地,一时间无法脱身,只好向中央说明情况。
之后,周恩来又让人给谢和赓写信,让他与《纽约新报》的董事商量,将该报当做民革中央在美洲的机关报,向海外华侨宣传党的统一战线方针政策,团结广大侨胞,支持祖国的建国大业。
后来,该报被夺走。同时,随着朝鲜战争的爆发,美国掀起了疯狂迫害人的麦卡锡主义。
期间,有人向美方密告,谢和赓与王莹是。很快,他们就被美国移民局逮捕。
周恩来得知谢和赓与王莹的困境后,两次派外交部的到美国,向谢和赓他们转达亲切问候,并给他们带去了回国路费。
1954年,就在谢和赓他们准备回国时,再次遭到了美国移民局的迫害,他们拒绝加入美国国籍后,美国移民局竟然先后将他们投入监狱。
为了让谢和赓与王莹重获自由,回到国内建设祖国,周恩来甚至不惜答应美国的无理要求,用朝鲜战争中被我军俘虏的美军交换谢和赓与王莹。
值得注意的是,远在美国期间,谢和赓与王莹始终谨记周恩来的要求,克制他们的感情,始终没结婚,也没有同居。即便是去朋友家里,他们也是住在不同的房间。
一直到1950年,谢和赓的姐姐写信告诉他,桂林市人民法院已经根据他的申诉,判决他与之前的妻子杜佩珍离婚,谢和赓这才与王莹在美国纽约登记结婚。
1961年左右,当周恩来得知谢和赓被分配到北大荒后,非常吃惊,他特地找来李克农:
“谢和赓是个好,他一向是忠于党的,你要尽快将谢和赓调回北京,让他与王莹团聚!”
1975年,重病在身的周恩来又亲自过问谢和赓的事情,谢和赓因此重新回家。
只是,此时王莹已经不在人世。谢和赓得知后大受打击,得了精神分裂症,被送进北京安定医院。
但是,在周恩来、等人的直接关怀下,经过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奇迹出现在了谢和赓的身上,仅仅半年,他的记忆力竟然恢复了。
1976年,周恩来病逝。听闻这个噩耗,谢和赓悲痛万分,带着对周恩来总理的无限思念,他写下了一首追悼周恩来总理的诗:
对于国家,谢和赓永远保持赤诚之心,忠心报国。对于爱人,谢和赓也只爱一人。
王莹离世后,谢和赓将妻子的骨灰亲手埋在香山的一片山坡上,并在旁边给自己留了一块地方,准备去世后将骨灰埋在那里。他想和妻子来生来世都天长地久。
谢和赓晚年时期,组织上考虑到他年纪大了,想让苦了一辈子的他安度晚年,也为了帮他找个能帮助他整理回忆录等文献的人,想要张罗着给他找个老伴。
另外,身边的朋友也有这个想法,时不时给谢和赓介绍。而谢和赓拒绝了所有人的好意。
后来,谢和赓请山上的工匠为他打造了一枚戒指,戒指上刻着:王莹宝贝四个字。
此后,谢和赓每天都将这枚戒指戴在手上,如果遇上要给他介绍老伴的人,谢和赓直接伸出戴了戒指的手给对方看。
对于外人的不解,谢和赓说:“我没有再婚,不是封建,也不是看不上别人,只是因为有了王莹之后,此后便再也没有办法接受其他女性。”
2006年,谢和赓去世,他终于能与妻子王莹永远相守在一起了……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

版权所有 © 2022 爱游戏登录网页入口网址_网站主页
备案号:苏ICP备20047398号-1
技术支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