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接替陈毅成为上海市第二任市长后来担任副总理享年63岁
- 更新时间: 2025-01-08 12:55:23 | 作者: 爱游戏登录网页入口
产品介绍
上海滩,谁的名字最响亮?这样的一个问题恐怕会让不少人想到陈毅。可谁又能想到,在这位传奇市长之后,还有一位同样精彩的二代目——柯庆施。
这位1902年出生的安徽人,人生经历堪称传奇。18岁就敢跟陈独秀飙革命理论,这胆量可不是一般的大。想想看,当时的陈独秀可是新文化运动的旗手,柯庆施这个安徽乡下小伙子居然敢主动写信跟他探讨革命问题,这不就跟现在的年轻人敢给偶像发私信差不多嘛!
说起柯庆施的经历,那可真是跌宕起伏。年轻时去拜访陈独秀,结果摊上事儿被抓了。不过这祸事反倒成了福——共产国际把他救出来后,直接送去莫斯科深造,还见到了列宁本尊!这运气,简直是歪打正着。
有趣的是,柯庆施在延安时期还经历过一次乌龙事件。因为他从事多年革命工作却没被抓过(除了那次拜访陈独秀),居然被人怀疑有问题。这事儿听着都想笑,革命工作做得太成功反而成了犯罪证据?这不是成了太聪明反被聪明误吗?
1958年,柯庆施接替陈毅成为上海市长,这可不是个轻松的活儿。当时上海的工业上涨的速度居然低于全国中等水准,这就好比现在的深圳GDP增速突然落后全国,这还得了?
柯庆施的高招就来了——他提出了高精尖发展的策略。这哥们儿的眼光真够超前的,这不就是现在各地都在喊的产业升级吗?在他的带领下,上海不仅产出了名声大噪的上海牌手表,还培育了一大批高科技企业。
1965年,柯庆施当选副总理,成了副国级领导。但天不遂人愿,同年他在成都考察时因病去世,年仅63岁。这位从安徽农村走出来的革命者,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了什么叫干革命要有闯劲儿,干事业要有闯劲儿。
说起柯庆施的办事风格,在上海的老街坊中至今仍在传颂一个小故事。有一回,他穿着普通工装,悄悄跑到居民区体验生活。碰巧遇到几个大妈在晾衣服,一边晾一边抱怨自来水水压太低。柯庆施二话不说,立马召集有关部门开会,一周之内解决了这样的一个问题。这种脚踏实地、马上就办的作风,让上海人对这位二代目市长打心眼里服气。
在柯庆施主政上海期间,他特别注重发展教育和科技。当时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等高校都得到了加快速度进行发展。他常说:要把上海建设成为全国的科学技术人才培养基地。这话听着像不像现在各大城市争抢人才的翻版?只不过人家六十年前就想到了这一点。
有意思的是,柯庆施对上海工人的生活特别关心。他推动建立了很多工人新村,比如杨浦区的控江路工人新村。说起来这些房子现在都成了老洋房,成了不少年轻人心心念念的网红打卡地。这不正印证了那句老线;前人种树,后人乘凉?
在经济建设方面,柯庆施可是个狠角色。他看准了上海的优点是精密制造业,就全力支持仪器仪表、精密机床等产业高质量发展。这就像现在的城市找准自己的产业定位一样,人家那会儿就懂得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道理。
柯庆施还很重视科学技术创新。在他的推动下,上海建立了多个研究所和实验室。比如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这个研究所后来在激光技术领域可是出了不少成果。这让人想起一句线;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科学技术创新的种子一旦播下,总会结出丰硕的果实。
对于城市建设,柯庆施也有自己的一套。他提出要把上海建设成为整洁、美丽、文明的现代化大都市。为此,他组织了多次市容整治活动,还格外的注意保护城市历史风貌。现在外滩的那些漂亮建筑,不少就是在他任内得到很好保护的。
在文化建设方面,柯庆施支持了很多创新性的尝试。比如鼓励京剧、越剧等传统戏曲的改革创新,支持沪剧等地方戏种的发展。他说:文化要扎根群众,又要与时俱进。这话放在今天听来,依然振聋发聩。
柯庆施对上海的贡献,远不止于经济建设。他重视民生,关心百姓疾苦。在他的推动下,上海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基层医疗网络,还开展了大规模的环境卫生整治。这些工作都为上海后来的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在对外开放方面,柯庆施的眼光也很独到。他积极推动上海与其他几个国家和地区的经贸往来,为上海日后成为国际化大都市埋下了伏笔。他说过:上海要走向世界,世界也要到上海来。这话现在听来,简直就是预言家。
柯庆施最后一次公开露面是在1965年初的全国人大会议上。会后,他带着对上海的深深牵挂,踏上了赴成都考察的journey。谁能想到,这竟成了他人生的最后一程。他的离去,让上海人民失去了一位心系百姓的好市长,也让中国失去了一位务实创新的领导人。

版权所有 © 2022 爱游戏登录网页入口网址_网站主页
备案号:苏ICP备20047398号-1
技术支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