拨号

你的位置:首页 > 爱游戏登录网页入口 > 在线称重系统

在线称重系统

在华四十年30家跨国仪器巨头的本土进化史

产品介绍

  在苏州盛大召开。作为科学仪器行业的“达沃斯论坛”,ACCSI2024以“融合创新、质领未来”为主题,围绕政、产、学、研、用、资等不同角度设置了超过150场精彩纷呈的主题报告。为此,ACCSI主办方特别邀请到丹纳赫中国对外事务副总裁韦春艳进行了相关主题的精彩分享。从她的报告出发,我们开启了对于外企本土化的深度思考......

  本土化是外企在华发展的重要命题。自上世纪80年代前后奥林巴斯、珀金埃尔默、岛津、惠普(安捷伦前身)、赛默飞、沃特世等一批跨国仪器巨头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进入中国市场以来,科学仪器外企在中国的本土化进程已超过40年。特别是新冠疫情爆发后,全球供应链出现紊乱,很多单位将外资供应商是否在本地设厂、甚至整个上游供应链都要在国内作为考虑合作的先决条件,促使科学仪器外企的本土化战略在2021年之后达到顶峰。仪器信息网曾设置外资本土化专题约稿,得到了外资企业前所未有的积极响应,畅谈各自的本土化战略。

  。本文统计了30家仪器外企在华的发展进程,看看它们的本土化都到什么程度了。需要强调的是,三个阶段没有孰优孰劣之分,是各家在评估中国市场后做出的符合自身发展的选择。

  第一阶段:在世界,为中国中国于1978年开始改革开放,在随后的十年中大量跨国公司涌入中国市场,当时选择在中国设立合资工厂的仅为少数,大多数在中国的外企选择专注于销售,将其制造环节留在中国境外。

  时至今日,仍有部分科学仪器跨国企业选择在中国市场深耕销售和服务,但将其全品类或重点品类的制造放在境外,例如我们耳熟能详的头部企业

  等。日立科学仪器电镜事业本部负责人在接受仪器信息网采访时曾表示,中国已变成全球最大电镜市场,或考虑“本土化”生产。韩国企业

  也认可中国市场的增长力,自2017年开始在北京设立代表处,建立了仓库和亚太区代表处,虽然已有计划,但生产制造基地仍在中国境外。

  第二阶段:在中国,为中国自2001年末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的进出口成本大幅度降低。中国也在1999年开始扩大大学招生规模,2003年大学毕业生人数几乎较2002年翻倍。随着人才库的扩大、基础设施的改善和贸易成本的降低,许多跨国公司开始增大在中国的投资,在中国建造生产线,逐渐扩大在中国的生产种类和规模,并开始将中国作为制造业中心。

  在2007-09年全球金融危机期间,中国政府提出4万亿人民币刺激计划帮助全球经济复苏。2010年,中国超过日本变成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迅速扩张的中国市场和逐步崛起的本土竞争对手,促使许多跨国公司开始重视其在中国市场的业务本地化,包括产品设计、生产、营销和高级管理团队等。一些跨国公司明确采取了“在中国,为中国”战略。

  ):1973年奥林巴斯科学事业部随同奥林巴斯集团进入中国。1990年奥林巴斯集团在中国广州建立起了中国的首家工厂。该工厂主要涵盖了17种显微镜本体制造(年出货量达7万台)、45种显微镜组件制造(年出货量达6万件)、58种物镜制造(年出货量达9.5万件)、并涵盖了1300种的零部件销售、5种光谱仪的维修(年维修能力400台以上)等业务。2022年10月EVIDENT首批国产研究级显微镜正式出货。

  :上世纪70年代随着中法科技交流活动进入到国内。2019年在华投资设立了法国本土外第一家精密仪器海外分厂:凯璞博渊(无锡)科技有限公司,国内热分析行业首批引进国外技术、实施本土化运营的合资企业。

  :上世纪80年代初进入中国市场。2013年收购国产粒度仪企业珠海欧美克,有能力为国内客户提供覆盖仪器全生命周期的服务。近两年在上海成立亚太卓越应用中心,为客户提供技能培训、合作研究、方法开发等多元化服务。

  :上世纪80年代进入中国市场。在中国大陆及中国香港、中国台湾地区设有运营中心,拥有700多名本地员工,并在上海、北京、广州设立实验中心和培训中心。2022年7月沃特世大中华区总部正式落户上海。2022年12月交付首批“中国制造”的色谱产品。

  :于1985年正式开展中国业务,最早以“日立光学维修站”为用户所熟知,营业范围涉及原子吸收、紫外、荧光等业务,后又拓展至电镜产品。随着本土化进程的深入,日立科学仪器于2003年5月在大连投资设立了日立仪器(大连)有限公司,主营“分析装置的生产组装以及设计开发,液相色谱仪、分光光度计、医用组件的生产”,重点布局分析仪器的本土化制造。据官网信息数据显示,日立仪器(大连)有限公司在总经理一职之下,设立了制造部、生产管理部、品质保证部、调达部、管理部、开发部等部门。

  :1994年赛莱默进入中国,2007年将中国区总部设在上海。在11个主要城市设有办事处,员工超过1000人。在北京、沈阳、南京开设工厂,在上海、南京、深圳拥有研发团队,在南京设有智能决策支持中心。2023年赛莱默中国研发中心投入运营。

  : 1995年赛多利斯北京公司成立。2020年赛多利斯位于北京的工厂正式投产,2021年投资1000万欧元进行扩建。2021年9月,赛多利斯启用了位于上海的展示和应用实验室,这是赛多利斯全球除哥廷根之外最大的应用中心。2022年,赛多利斯首次设立了中国总经理职位。

  :1997年北京代表处成立,在上海设有销售、研发和全国售后服务中心 ,在北京、广州设有办事处。被出售的工业分析部在中国设有生产团队。

  :1998年在华的首家工厂于广州投入运营。蔡司已在上海、苏州和广州等地建立了五家工厂,并于2012年在上海成立了蔡司中国创新中心。投资逾10亿元在苏州建造一个全新的生产研发基地。2022年在苏州启动首个扫描电子显微镜及研究级别光学显微镜的国产化项目,于2023年实现出货和量产。2023年与觅可罗、厦门超新芯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开启本土化发展新篇章。

  :2000年成立艾卡(广州)仪器设备有限公司(IKA中国)。在中国拥有研发团队,在中国有专门为中国市场生产组装的公司。

  :2001年成立中国区分支机构。中国市场的销售额在公司整体业绩中占比已超过30%,先后成立了北京、上海、广州、成都、沈阳分公司及技术服务及实验中心,其营销各分支机构遍布全国。2021年12月 德国耶拿上海研发生产基地扩建竣工。

  :2002年在上海成立堀场仪器(上海)有限公司,此前科学仪器业务部由于仪器相对复杂,本地没有研发和生产,产品完全依赖进口。2022年,HORIBA集团在上海嘉定投资超过5亿人民币,建成了 C-CUBE(厚立方)并投入运营,集研发、生产、培训、应用开发、售后服务、交流合作等各类职能于一体。2023年,HORIBA中国区前沿应用开发中心(ASP)迎来开幕,意味着HORIBA集团在中国本土化战略开启新篇章。

  :2003年Eppendorf中国在上海成立。2020年推出中国全新子品牌 LAVIBE (乐斐)。2022年在上海成立中国研发中心和团队、升级仓储以及物流系统等。2023年,在上海的仓库完成扩容搬迁工作,在浙江省平湖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建立离心机新生产基地,并预计于2024年上半年正式投产。

  :2004年进入中国。此后研发本地市场需求的产品,持续壮大中国区团队,购买土地新建工厂,在北京、广州、成都、青岛等地设立办事处。

  :2005年郑重进入中国市场。2022年在沪正式启用在华首个生产制造基地,并计划未来五年逐步实现高端基因测序仪及耗材全面本土化生产。2023年在中国本土生产制造基地的首批系列新产品已成功完成交付,致力于打造和完善一个立足中国的本土化产业生态圈。

  :自2010年9月海外第一家分公司“美墨尔特(上海)贸易有限公司”成立以来,美墨尔特已经扎根中国市场十余年。2023年10月,德国美墨尔特首家海外制造工厂在中国常熟正式开业,并在年底完成了首批环境测试箱HPP系列和培养箱IPP系列国产机型的生产与测试。2024年甲辰龙年伊始,美墨尔特国产机正式向市场供应。

  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加强,中国开始关注提升其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与此同时很多跨国公司将中国业务成为其全球供应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服务于世界上别的地方的客户。在此阶段,多家头部仪器公司开始提出“在中国,为世界”的策略,将中国作为部分产品线的生产基地,为其他几个国家及地区提供出口商品。

  早在1987年,梅特勒-托利多集团就开始涉足中国,先后投资建立了两块生产及研究开发基地:梅特勒-托利多(常州)称重设备系统有限公司,生产经营工业、商用衡器及称重系统产品;梅特勒-托利多仪器(上海)有限公司,生产经营电子天平、实验室分析仪器、过程检测系统及包装检测系统。在2008年之前中国生产的产品已向梅特勒-托利多全球的销售机构供货,其酸度计的全球研发、生产基地都已经全部在中国。可以说,梅特勒-托利多在一众仪器外企中最早践行了“在中国,为世界”策略。

  岛津为用户所熟知的除了产品,还有其在中国的工厂。在20世纪90年代,岛津制作所涉及的各种事业领域在中国建立了生产基地。分析计测事业部自1998年成立岛津仪器 (苏州) 有限公司,开始在中国进行本地生产。目前岛津在苏州拥有两家工厂,生产气相、液相、分光光度计、荧光X射线分析装置、环境在线监测仪器、万能试验机等的广泛的产品线年岛津质谱产品线亿元的岛津苏州工厂四期项目开建,用于扩大生产高端质谱仪在内的通用精密分析仪器以及高端医疗器械类产品。另外,岛津在上海拥有产品研究开发和质谱仪基础研究两处研发中心,在北京拥有中国创新中心,在中国拥有7个分析中心。

  哈希在中国的本土化也始于工厂。2002年哈希进入中国并投资建立上海世禄工厂,早年以承接丹纳赫集团各在华子公司的本土产线年哈希中国研发中心成立,工厂逐渐专注于水质分析仪器的生产制造,如2012年核心产品COD Max II 产线年又完成了六条产线年前后中国研发生产销往全球的实验室TOC分析仪上市累计供货超百万台。2022年哈希本土工厂上海世禄仪器有限公司正式更名为哈希环境技术(上海)有限公司。2023年迎来在华发展新跃升全新本土品牌——希华创诞生。目标是力争未来70%中国市场的需求都在本土得到响应。

  自1982年在中国设立第一个销售办事处,经过40余年的发展,赛默飞在中国多地设立了17个商业办公室,员工数超过7000名。现有9家工厂分别在上海、北京、苏州和广州等地运营,在全国还设立了6个应用开发中心以及示范实验室,位于上海和苏州的中国创新中心,拥有100多位专业研究人员和工程师及100多项专利。如下图所示,2020-2022是赛默飞推出首台国产的高峰期,此外赛默飞首台国产化电子显微镜Axia ChemiSEM、首款国产梯度PCR仪、国产版QuantStudio 5实时荧光定量PCR系统、中国苏州生产的Forma Steri-Cycle CO2 培养箱等均已问世。

  珀金埃尔默伴随改革开放成为首批进入中国的外资医疗企业,在上海、广州、北京、成都办公大楼设立了客户体验中心(简称CKC)、全球软件研发团队和全球应用开发中心,并在太仓设立了生产研发基地(2023年太仓工厂更名为瑞孚迪)。珀金埃尔默最具特色的本土化策略,是近年来低调并购或投资了多家本土企业。

  跨国仪器公司中本土化最为系统的是丹纳赫。丹纳赫集团在2022年初启动的本土化战略,旨在立足双循环,加速本地创新、本地制造和本地商业化,未来其在华销售产品中的80%将由中国本土生产。目前,丹纳赫在中国拥有15家本土制造基地,近20支研发团队。贝克曼库尔特已成功转移来自欧洲、美国、日本等多条产品线到中国苏州,实现本土生产。SCIEX在中国生产的首台本土化质谱产品交付。Cytiva增资6000万元升级的中国科创中心开幕,助力中国生物制药行业发展。徕卡生物系统发布其为中国市场度身打造的全新本土品牌——易华徕,同时其首款本土化试剂——易华徕一抗也正式对外发布。2023年11月的进博会上,丹纳赫宣布“创升中国”2.0战略,进一步升级政、产、学、研、医、投等多领域。

  ACCSI2024大会报告:面对中国本土化发展趋势,丹纳赫的战略规划与决策

  从最初的浅尝辄止到如今的加码布局,跨国仪器公司在中国的本土化逐渐迈入了“深水区”。眼下世界经济稳步的增长动能不足,随着中美贸易局势变化、地区热点问题频发、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上升,全球化的未来似乎比以前更不确定,中国市场的未来也有着不确定性。

  :本地的对手正在迅速崛起,他们更接近当地客户,具有成本优势,并且也在慢慢的变创新。

  :地缘政治的焦灼的事态和新冠疫情等制约因素对跨国公司通常遍布全球的供应链构成了威胁。

  :美国的实体清单和中国加强的数据监管使跨国公司更难将技术和数据传入和传出中国。

  :中美金融脱钩的风险目前虽仍较低,但仍在上升。挑战也促使跨国仪器公司一定要做出改变,或许在未来5-10年,我们将看到跨国仪器企业正在逐渐向以下几个趋势发展:

  为了管理供 应链冲击风险,跨国公司要增加其供应链的本地化,将一些容易受到供应链中断影响的全球供应商替换为可提供相同层次质量商品和服务的本地供应商。

  由于中国市场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许多跨国公司一直在扩大其在中国的研发。但出于知识产权保护等种种原因,大多数跨国公司在将核心研发投入中国时仍然犹豫不决。未来5-10年,对技术和数据主权的日益关注将使跨国公司一定要在中国开发核心技术,这不仅是为了赢得当地市场,也还是为了控制风险。

  传统上,跨国公司在中国的运营依赖于总部的投资和留存利润,这样的形式在投资规模和投资速度方面都存在局限性。尤其是在迅速增加的行业,本地公司正在积极投资自己的研发以及投资(收购)

  本土化于企业而言是重要命题,也是长期挑战。从中美贸易战开始,到新冠疫情大流行,再到中国宣布双循环战略旨在减少依赖,外企的本土化环境始终在变化。近两年,我们一方面见证着跨国公司高举本土化大旗,另一方面也听闻一些跨国公司将部分产能从中国转移到印度或东南亚等别的市场,提出“中国+1”战略。跨国仪器公司的本土化眼下正火热,但未来的故事会怎么讲?

  还是要回归到做生意的本质:推出适应市场的产品和服务,服务好客户,照顾好员工,在一个增长不那么好的市场里,寻找真正的业务机会。中国的优势不仅仅在于市场,还有成熟的供应链和优秀的人才梯队,中国本地的研发能力在某些领域也无与伦比。如何把中国的优势利用起来,讲好企业的发展故事,相信每家跨国公司都有自己的一套脚本。

  1119万!长春海关技术中心和莱州海关综合技术服务中心2024年实验室仪器设施更新项目

  1165万!青岛海关和鲅鱼圈海关综合技术服务中心2024年实验室仪器设施更新项目

  重庆:2023年度大型科研仪器设施开放共享评价考核及仪器信息填报工作开启!

  1270万!太原理工大学分析测试中心大型仪器和超高速三维运动分析及安全测试设备采购项目

  1094万!唐山海关综合技术服务中心和昆明海关2024年实验室仪器设施更新项目

  武汉印发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实施方案,加快工业、教育领域仪器更新

  济南市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工作方案,重点支持仪器更新购置

  《教育领域重大设备更新实施方案》印发,明确高校、职业院校仪器更新金额与要求!


版权所有 © 2022 爱游戏登录网页入口网址_网站主页 备案号:苏ICP备20047398号-1 技术支持: 网站地图